茶叶文化。

我一直认为喝茶是种仪式,心不静是泡不好茶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茶禅一味,喝茶是用茶香洗涤内心的过程与仪式。而“茶”字本身就是“人在草木间”。人在草木间,浸染山林之气,可以看流云、观虹霓、饮泉水,在这样的过程中,人心是亲近自然的。

茶也是要和着季节与心情来喝的。绿茶,一定要喝明前的。春天,大地阳气蒸腾,万物生长。江南茶树上的芽尖刚刚绽开,清明前采下来的嫩叶,用早春那刚刚封冻了一冬的凌凌泉水泡开,你会觉得草木之间生长的力量在眼前氤氲化开,春的新鲜、灵动带着一点点青涩,像刚刚舒展开的梦想,一下子全都在了这盏春茶之中。因此春天喝绿茶能够让人苏醒,让人精神焕发,让自己在春天里,跟着大地的草木一起蓬勃生长。生长的过程延续到盛夏,绿茶也一直能喝到盛夏。

一立秋,就该喝乌龙了。最雍容方正的乌龙茶当然是铁观音,我觉得最典雅的乌龙要数台湾产的冻顶乌龙,这种高山茶犹如它的名字,带着一股清冽之气和远远的幽香。而中国台湾的文山包种也是很好的乌龙茶,绵软醇厚,充满文人气息。翠玉乌龙也是很雅致的茶,三两知己小聚时喝它最合适。在清秋喝乌龙,是因为它茶色清亮、疏朗、绵长,有秋高气爽的味道。茶的颜色会让人联想到秋天,空气中透出金属般的光泽,盛夏的浓郁已经过去,人的心情走向清朗,世界走向饱满与成熟,天地开阔。这正是乌龙茶的况味。

到了冬天,是喝熟普最好的时候。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由生到熟,由翠绿的微涩到深红的绵软。隆冬时节,外面皑皑白雪、万物凋零。此时,手捧一盏浓浓的熟普,看着它红酒一样的颜色,喝上一口,醇香绵厚,暖意顿生。

一天之内,时间不同、心情不同,喝的茶也可以不同。早晨喝龙井,喝北方硬一些的茶,比如信阳毛尖,喝云雾气息更重一些的四川竹叶青,一天心情会很清朗;午后如果还想喝绿茶的话,可以喝非常柔细的碧螺春。用85摄氏度的水泡开碧螺春,犹如午后的阳光,淡定而悠远。

品茶,除了随季节、时间变化外,还要随人生的境界一起变化。20多岁的人往往喜欢咖啡胜过喜欢茶,苦苦的咖啡加进去香香的牛奶,再放上甜甜的糖块,甜、苦和浓香混合在一起,就是20岁的青春,有一点混乱,但是充满勇敢、生机勃勃。人遇见茶是要讲究机缘的,如果你对世界的看法、事业上的打拼、情感世界等等一切,都还在万分纠结的时候,是不会喜欢上茶的,因为你还没有走出咖啡的那份“浓郁”。但人过30岁,却往往会喜欢上茶,那时,你已经开始慢慢体味到茶里不求当下的浓郁、而求隽永的回甘,是另一种人生的境界。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留出喝茶的光阴。正如苏东坡所言:“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扩展阅读

于丹:在饮茶中留住乡土人情


人在草木之间,它给了我们一种态度,它给了我们一种中国人血液中的乡土。乡土,不见得是我们手里的耕作和脚下踩过的田野。乡土,有时候是我们魂牵梦萦自己去执守的一份信念而已。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面说过一句话,“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今天再看这句话,我们的感受就更深了,费先生写《乡土中国》这本伟大作品的时候,他哪知道中国的房价会有一天飙高到如此程度,他哪知道我们脚下的泥土正以疯狂速度被柏油盖满,他哪知道我们的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泥土了,而更悲哀的是有很多大都市的孩子,是从空气雾霾中知道什么是灰尘的。

田野何在?乡关何在?如果中国人再不喝茶了,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只去喝饮料了,我们不觉得,血脉中的某种传承,有可能被斩断吗?

用中国的茶,为这个民族留住乡土。这在一些茶乡还是可以期待的,因为喝茶不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而是一种态度的传承。我们今天很少有人喝出卢仝七碗茶的滋味了。当年人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饮卢仝七碗茶。”不需要去求仙,不需要去炼丹,好好喝茶就是养生了。而今天,当各式各样的补品满天飞的时候,我们宁可信任大把的胶囊,却不再信任一盏茶汤。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呢?我们还能够在饮茶中留住乡土吗?

有人说茶会流失钙质,农药残留啊等等,对它的贬低固然是一种对它声誉的损毁,但有时候,过分的抬举也不见得就是对茶的提升。比如说,现在中国人喝茶实在是有点矫情了,特别是现在不敢再轻易请人吃饭,豪奢的宴席过后,最流行的是请人喝茶。喝茶要去的都是外表朴素,内在门槛很高的茶馆。今天喝绿茶,是明前的龙井,什么时候采摘的,什么时候炒制的,不喝这样的茶不好意思说是绿茶;喝岩茶,这是那三棵树上的大红袍,如果不是拿枪守着的这个树,都不好意思说这是岩茶;喝普洱,你说这是哪个寨的,我是哪个号的,你是八十年的,我就敢说是一百年的,不拿出这样的茶来,似乎就没有面子。但这是中国人真正喝茶的道理吗?有的时候过分的抬举,是另外一种贬损,我真不希望喝茶变成茶馆里的事,我希望的茶,是百姓茶事,是家家户户所存留的生活的仪式感。

中国人说生活,大家都知道这个说法,叫做: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被人们认为雅士,风雅、门槛高。下一句呢?说得多亲切,多温暖,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本来就跟柴米油盐在一起,茶本来是百姓开门七件事,茶就应该是一个人可以静品,呼朋唤友可以闲谈,从小到大伴随一生的一件事。年年岁岁,草木更新,人在草木之间接受春秋往来的涤荡,喝茶有那么矫情吗?所以我还想呼吁:让大家懂茶了、爱茶了是好事,但别再号召大家都上茶馆斗茶了。我们今天的争斗还少吗?中国人原来这么崇尚以和为贵的一个民族,我们的脾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暴躁,没有像今天这样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每一个人为了自我利益的扩张与别人纷争。这个竞争,甚至从上小学就开始了。家长开始跟孩子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跟你的同学都要竞争。争了一辈子的中国人,争争斗斗,最后在茶上还要斗啊。喝茶,真正的本义是什么?开门七件事,早晨起来就想着有一泡清茶,一团和气,一天好时光在茶香里展开,我想中国的茶,就回到了我们血脉中的滋养。

且茶且画


喝茶已有很多个年头了,虽然学习茶艺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茶,却有着执著的爱好。

知道如何选茶,如何识别茶,如何了解一款茶的茶性、特征与泡法。

泡茶有很多讲究,首先就要了解那款茶的茶性,为了使茶叶的色、香、味充分地展示出来,也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饮茶者享用到,就应注意用哪一种茶壶来泡比较适宜、茶水的比例、需要多大的投茶量、用什么水、水温多高、高冲还是低注、多长时间出汤,等等。当然,不同的地方泡茶的方法虽有不同,但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大致是差不多的。

但不管怎样,泡茶人都需要提壶注水。而要尽量泡好每一道茶,就必须要平心静气,在提壶注水时稳稳地提稳水壶(不管是不锈钢煮水壶,还是瓷质烧水壶,还是铁壶,抑或是银壶红泥紫砂壶等其他壶),这样才能在定点注水或巡回注水或高冲冲泡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动作优雅,这样的情景下,看着美,闻着香,喝着惬意!

整个泡茶的过程应是一个美妙的过程,玻璃杯中绿茶的随性曼舞,如同知音一般的和谐与激荡。茶只有在这时才一展美姿,将多时裹藏的自身点点打开,那或许叫情不自禁,或许叫形骸放浪。雨舒云卷,风披雾腾,茶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茶。而此时的水也随着茶一并舒展,一道释放,因美妙而改变了自身,成一杯清雅而又浓烈的醉。

就是因为这些,也艳羡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李渔,他是一个热爱生活且生活得很艺术的人,他能够把生活的经验很艺术地写成书,这也是他高出许多风流才子的地方。李渔的《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林语堂在谈到李渔的《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也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

泡茶、品茶,是需要心静气和的;写字临画,也需要凝神与静气。由茶痴到艳羡,由艳羡到模仿,于是乎,就为臂定手稳,一并爱上了同样应该凝神静气的泡茶和画画!

不承想,在且茶且画的一路上,竟然如我般,有着众多的志同道合者!

幸哉!且茶且画!叶茹

于丹:喝茶,用中国人的方式获得一种宁静和清雅


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在喝茶中真的让今天都市的孩子多一点懂得呢?四时是什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看看春生,“春”,原来我们写大篆的时候,上面是“草”字头,底下还有个“屯”字,象征种子破土,发芽,右下角是一个太阳,那画出来的是欢欣蓬勃的大地回春图啊。写到今天的“春”字,太阳还是在下面,很多人说“日”为什么在下面?因为中国人的大地回春,暖气、阳气的蒸腾,是从大地出来的。所以你会觉得地下复苏的时候,新枝、嫩叶都开始向天空招展致敬了。我们喝茶,最早从绿茶那一点雀舌,到长出来的旗枪,一枝一叶的那种新鲜脆嫩,都是大地暖阳的精华,所以你会觉得沐春风而思飞扬,春天这个生长的季节,万物在向天空致敬。而中国人说:“临秋云而思浩荡”,到秋天,枝头的果实啊、谷穗啊,一切被压弯的时候,它就开始了向大地的回归。

所以春生夏长,夏天蓬勃,秋天要秋收了,最后到冬藏。你看中国字写得多么好:厦者、大也。这个民族大,华夏,华美丰硕的一个民族。屋子大,我们叫厦门,所以你看,外面放上一个屋子的架子,大厦就起来了。夏天,是太阳大,人的火气也大的季节,所以怎么能不用绿茶去平衡呢?到了秋天,“禾”木旁加一个“火”,今天的农民不也火烧秸秆吗?所有的庄稼收完了,草木灰还田,到了这个季节了,万物收获。而到了冬天,“冬”的上面的这个大反文,是结绳记事记到了两头,一年终了。下面的两点,是象形的两个碎冰门,当然安溪是不会体会到那种刺骨严寒的。但是你如果到了东北,听东北话有个形容词说:哎呀这天啊,嘎嘎的冷。什么叫“嘎嘎的冷”,就是那种冰门嘎嘎破碎的声音。所以当一年季节结绳记事到了头,还有碎冰门,这个时候就叫冬天。

看看中国的四季啊,你怎么敢违背它。春生夏长,人澎湃的时候,你一定要喝不发酵的茶去降燥去火。到了秋天,为什么现在各地的人都这么认铁观音、认乌龙茶呢?是因为乌龙茶里面,铁观音喝完了翻过来看它的这种青叶镶红边之美,它在半发酵的过程中含着不发酵茶的清洌,也含着发酵茶的甘醇,它的那种韵味的悠远,恰恰就平衡了中国的春夏秋冬的燥热与严寒,它让人达到这样一种温和的平衡。

所以,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极端,它中和了所有的美。而中国人往往在萧瑟严寒的天气,是喜欢喝点全发酵茶的,比如红茶。中国人喝红茶、喝熟普洱,都是愿意在一片萧瑟的寒气中,喝那一点暖暖的琥珀红,入心暖身,所以那种生命中的温暖,是靠着茶香氤氲激活的。我一直觉得人要相信,相信是一种理由,相信是一种信仰,我们今天的人就是越来越不信这些茶了,宁可去信大把的补药。其实中国人四季平衡,一定是有它的原理的。这样跟着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有茶香相伴的话,我想我们还一直活在自己的水土里。所以我真的很希望,一代一代中国的孩子,可以不再熟悉农耕的方式,但是起码还爱一盏中国茶。

现在有些时候,一说喝茶,都是英式红茶,喝的都得是下午茶,加牛奶,兑茶点,一个人得398(元)、598(元),很豪奢地聚这么一场。谁能知道最早的英式红茶,是怎么运出去的?谁还能知道那些最初的渊源和故事呢?谁还能够去追溯正山小种的前世今生呢?看看我们这一方乡土上,对茶有多么的忽略?其实说一句悲哀的话,现在中国的孩子,知道正山小种这个名字的,绝对不如知道立顿红茶的多。但这就是祖宗和孙子之间的关系,我们谁还能让大家循着茶香,触摸到祖先的骄傲。我们总说爱国啊,爱国不是一个空口号啊,今天不是所有的孩子背上都能刺着“精忠报国”冲上战场的。我觉得一个人爱茶里面,也能够去滋养他爱国的基因吧。一个人爱喝自己祖辈的茶,用中国人的方式去获得一种宁静和清雅,你能说这里面没有哲学吗?

莫负眼前茶 且品且珍惜


莫负眼前茶,且品且珍惜

身体不适,改喝红茶。红茶是暖的,汤色亮红色的,自然是暖的。暖暖的一杯茶在手,会想些什么呢?

先讲一件闲事。某日偶遇一茶,本能的停下来细看了一眼,只一眼有位示茶的小姐微笑着邀请道:“坐下来喝杯茶吧。我们的茶都是明前的。”逐坐下浅尝一杯,喝完问:“有更好的吗?我只喝一泡?”小姐回答:“有的。”我说:“那现在就给我泡吧。”示茶的小姐泡上茶。我抬头一看天色已晚,说道:“太晚了我该走。”小姐不语。接着我又说:“可我得喝完茶再走,不然就浪费了。泡好的茶是不能浪费的!”示茶小姐忽然笑颜逐开,说:“今天在这里做宣传,来喝茶的不少,有很多人喝了一两口就走了。我心里真可惜啊,多好的茶就这样浪费了。你是第一个在这里遇到的爱惜茶的人。”我笑而不语,她又说:“交换电话如何?以后去我家喝茶。”“好啊!”我应道。

此事于心一颤,静坐思悟:好茶者首先得惜茶。连眼前的茶都可以随意丢弃或者敷衍了事,又怎可口口声声称自己喜欢茶呢?!喝茶之前请先珍惜眼前的这杯茶吧。

又有一友闲聊时无意间说道:“今年竟还没喝过铁观音。”叹一口气。想了一下家里还有一点去年的秋茶,只是保存的不好,怕是陈了。第二日还是送去。说:“全且喝下,新茶下时总有好茶喝,不急!”他喝过,问如何?他回答:“茶是陈了,不过还是可以喝的。”我说:“实在不好意思啊!”他大笑道:“我这个人什么茶都喝得下去,什么样的铁观音都喝过,不分优劣都可喝好!”

当即悟出:喜欢茶就得包容茶,就像茶包容喝茶的人一样。就像进行无我茶会时,有时会交换茶叶泡,此时你精心准备的茶被他人泡坏了(不得法的泡),你该如何?该还是用心泡他人的茶,用心的品他人泡的茶。包容他人。茶是包容一切,充满慈悲的。

总有人问什么时间适合喝茶?什么样的茶好喝?喝茶是不分时间的。也不必复杂,更不必刻意,所谓渴了就喝,喝完就放下。心情浮躁,苦闷时可以喝,想安静片刻时可以喝,酒足饭饱时可以喝,与友聊天时可以喝,像现在我在打字,茶就及时的给我补充体力。当喝时便喝,此时何种茶都能喝出甘甜的味道来。此时茶具是次要的,哪怕就一个玻璃杯也好。水也是次要的,煮开就好。茶好不好,在茶亦在心!

先写到这里,不停一停怕是要写到看的人会讲太长,看得累。适量就好!像喝茶,好茶的人不可贪茶,遇好茶喝上一泡细细品味就好!不可接二连三的喝几种好茶,喝的饱涨,喝到末了说是头也晕了,眼也迷糊了。茶醉时便伤身体。本是养生有益的东西,却不小心成了伤害身体的东西,也是辜负了眼前的茶。可惜,可惜。

禅于悟 茶于雅 雅俗同归


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的落实与升华。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正”字上,道家文化体现在一个“清”字上,佛家集中在一个“和”字上。也就是说,儒家主正气,道家主清气,佛家主和气。那么,作为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是什么呢?我想,一个“雅”字可以体现。古今茶人无不以品茗谈心为雅事,以茶人啜客为雅士。

“正·清·和·雅”四个字、四种气,大致可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作为禅与茶相结合而形成的“禅茶文化”,既有儒家的正气,道家的清气,佛家的和气,更有茶文化本身的雅气。正、清、和、雅的综合,完整地体现了禅茶文化的根本精神。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禅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心性修养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强化当下之觉照,实现从迷到悟、从俗到雅的转化。一念迷失,禅是禅,茶是茶;清者清,浊者浊;雅是雅,俗是俗。一念觉悟,茶即禅,禅即茶;清化浊,浊变清;雅化俗,俗化雅。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这一种精神决定了禅茶文化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和伦理学的社会化育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精清、淡洁、涤烦、致和修养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结缘”这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实和操作的现实意义。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在弘扬禅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实禅茶文化,发挥禅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弘扬禅茶文化的根本社会价值所在。

“老人家”寇丹的茶语清心


“名片上印的那些头衔都是用来‘吓唬’人的。别人说这是什么家什么家,我觉得,我只有一个‘家’,就是———老人家。”78岁的“老人家”寇丹一句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11月23日,湖州著名老人家寇丹应邀来到金华,在半壁江山茶楼做了精彩演讲。寇丹是满族人,1943年时,随父母逃难来到金华,在金华生活了4年。16岁参军,此后辗转,50年前来到湖州,后与茶叶结缘,成了茶界著名的“老人家”,因此经常被邀请四处讲课,参加各种活动,于是,他又自嘲是个流寇,“流寇到处流,快乐又自由”。

寇丹通达、乐观、机智。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说怪话,不发牢骚,他说:“我16岁上朝鲜战场,那么多人都死在那里,我却白赚了60年。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他是知足常乐。然而,这4个字并不容易做到,只有自身经历过,才能有血有肉地理解。

他研究茶文化许多年。但其实,他挺烦文化这个词老是被提及。“文化就是厨房里的盐,你要各种菜里都放一点才有味道,真舀一口盐,那肯定不好吃。但现在谈到文化,总像是往你嘴巴里喂盐。”

这个精神矍铄、气场强大的老人家,嘴巴里时不时蹦出各种金句来。“一本正经常常不正经,胡说八道往往真有道。”此寇丹语录又一条。在“胡说八道”中,且看语言的箭矢纷纷射向当今所谓茶文化中的种种误区与乱象,畅快淋漓。

且听老人家如何带我们领略茶中风光,明心见性。

最朴实的泥土

泡最朴实的茶

有一次,韩国KBS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寇丹,问他中国茶叶市场的状况,他给出了一个字的判词:“乱!”

各种宣传,各种旗号,加上各种附会的传说,几片普通的叶子就炒成了天价,再加上动辄几千上万元一把的茶壶,乱花迷眼,天花乱坠,茶,却早已变了滋味。

“还有些茶文化搞到了庙里,让几个和尚出来倒茶就算是禅茶了,就能净化心灵了。净化什么心灵啊,皮相都没有!”老人家的话十分犀利。

到处都是的茶道表演,寇丹也不以为然:“道怎么表演?道是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出来的,它在你的心里,无法表演。有很多所谓的茶道只是泡茶,是把茶泡好的技巧。”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曲茶。自古,茶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一个日本人对他说:“你们中国人喝茶喝的只是物质,不是精神。”

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现实之一种。国内的茶叶价格节节攀升,从几十元一斤到十几万元一斤,确实,现在很多人喝茶不是在比精神,而是在比物质。但是,他说,这并不代表中国人喝茶喝的不是精神。

“中国56个民族都用茶待客,以茶为礼。客人来了,先喝一杯茶。这就是我们喝茶最基本的精神,最简朴的茶道。”茶为国饮,并不是说茶是多么了不起的饮料,而是因为茶是最普通之物,老百姓都喝得起。所以,他总是强调,要喝平民的茶,“用最朴实的泥土泡最朴实的茶”。这个泥土,指的是泡茶的茶壶。

“现在人们在茶馆里玩茶壶,玩玉,玩香道,既然有市场,这都可以做,没问题。但是不要忘记中国茶的本质,就是喝平民的茶。不要忘记中国还有两亿五千万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还有那么多低收入、吃不好的民工。”

这其实对于古人的观点是一种印证。陆羽曾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与陆羽同时代的卢仝,他的《七碗茶诗》流传至今:“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然而,在写完如此美妙的喝茶感受后,卢仝在最后想到的是茶农之苦: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日本人的茶道

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也是一种互相映照,用以观看自身文化中的不足。让寇丹印象深刻的有几件事。

一个美国摄影师要出一本关于中国茶的画册,特意来采访寇丹。头一天,他先找寇丹聊了3个小时。第二天来拍照,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坐姿,这个美国人竟然拍了178张照片,各个角度,各种光线,拍得大汗淋漓,而最后只选取了一张。这种兢兢业业、丝毫不马虎的态度让寇丹十分钦佩。

有一次,他问一个日本人:“你觉得中文中哪个词翻译成日语是最困难的?”当时那个日本人说好像没有。过了两年,又遇见那个日本人,他回答:“最难翻译的是马马虎虎。”因为,在日本,没有马马虎虎的事情。

“他们是非分明,不像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总是像黄梅天,道是无晴却有晴。”

日本人的茶道,讲究仪式化、艺术化。“主人举办茶会,几天前就要把客人的名单写在纸上,再让最年长的客人一一去确定人数。接着开始精心准备。仔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客人的鞋子尺码都要问好,然后主人会准备好雨鞋,以备下雨之需。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花,而且,这花是不能到花店去买的,得自己去野外采摘,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当然,花还要符合客人的特点,让客人见到后能明白主人的心意。”

“日本人喝茶有专门的茶室。茶室的门很窄,只有80厘米。客人们得爬着进去,这代表谦卑之意。大家进了这个门,就要把所有世俗的外在的东西丢在门外,不管你是什么领导什么长的,都丢在门外。大家进去一起坐下来,平等安静地喝一杯茶。”

“茶席中有茶点。比如,这个茶点是糯米做的细沙馅小团子,上面轻敷一层淡淡的绿茶粉。这个茶点,你得欣赏它,并且还要读出它的意思来。也许主人会问这个茶点做得怎么样?你不能回答好吃或者不好吃。你要说: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是,在您准备的茶点中,我看到了雪在融化,春天的芽尖已悄悄冒出地面,感谢您,把春天提前带给了我们……”

简直是一场功力和修为的比拼。

日本的茶道如此文艺,如此讲究,如此庄重。寇丹认为,这和茶叶在日本的传播路径有关。在中国,喝茶的习俗是自下而上传播的,先是平民百姓喝,渐渐地,宫廷里也开始喝茶,因此才有了贡茶。所以,中国的茶道,如前文所说,是民间的,日常的,是平民的待客之道。而在日本,茶叶是由和尚带过去的,先在宫廷中流行,过了很久才成了平民百姓的碗中之物。不同的传播路径决定了两者茶道的巨大差异性。

所以,寇丹一贯强调喝平民茶的观念。他认为这才是中国最根本的茶道。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谈话间,有个人提了一把壶来请寇丹鉴定。这把壶价格不菲,落款是某名家,但不知是真是假。拿壶来的人半是玩笑半是正经:“这是我收藏的所有东西中最珍贵的了,我连晚上睡觉都要把它放在枕边!”

寇丹不动声色地说了个故事:“有个人来问我说:我这把是老壶,可是壶盖上破了一点点,是不是就不值钱了?我就和他说,你的外公外婆活到了七八十岁,人老了,牙齿也掉了,你说他们值不值钱?”

有很多人玩壶玩玉玩古董,最后却被物所束缚,就是因为太在乎是不是值钱。“放开那种心态,你就会觉得愉快。你是要做它的主人,而不是变成它的奴隶。”

喝茶亦然。现在的人们赋予茶那么多名头,那么多花样,那么多文化。但实则,喝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你在喝的过程中是否觉得快乐。用一句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茶的本质是药。茶多酚有利于身体健康,而通过一杯茶也可以熏陶心灵。”

他说,对新加坡一个社区里的茶会印象深刻。那个社区里居住着中国人、日本人、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大家语言不通,如何沟通?那个社区负责人就想到了中国的茶。他们参照了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选定一个日子,一个地方,大家自带茶叶、茶具,来时从篓子里各领一个号牌,然后坐在号牌上写的位置上。

每个人都要沏三杯茶,恭恭敬敬地递给坐在右边的三位。然后,自己接受左边的人递过来的三杯茶。在此过程中大家不发一言,细细品茗。即便你是一个80岁的老人,坐你右边的是6岁的小孩,你也要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杯茶。即便你和你旁边的人是平时交恶的邻居,你也得照做。这样的茶会,没有尊卑,没有好恶,放下自我,提倡分享。

“再比如,夫妻两个吵架了,夜里背对着背躺在床上,心理不平衡,在计较是你错还是我错。但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如果你泡好一杯茶放在对方的床头柜上,然后去上班。当他醒来时,看见那杯茶,他心里浮现的肯定是温暖。这时候,还需要说什么话呢?”

有时候,一杯茶抵得过千言万语。

说到后来,老人家寇丹又认为“我就是一片茶叶”。

“这个屋子就是一个大茶壶,我们都是其中一片茶叶,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才华、芳香和营养。”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不是吗?

言至此,已不必多说。听从赵州禅师的话:

吃茶去。

茶:大隐于市,小隐于野


无论大隐于市,还是小隐于野,都需要一杯茶。

茶道从始至终追寻的境界应该就是心境平和。一杯茶在手,且喝且珍惜,先不理会她它等级如何,滋味如何,香气如何,至尊名贵?在品饮的这一刻,需要保持的,是内心的平静。因为,它始终就是那一杯茶,再没有别的。

喝茶,你要全身心投入到那一杯茶里面,味自然美。唯有端正此心,你才可以进入“茶之道”,就可以进入“茶之境界”,享受灵魂与茶交融,让茶与心交流。

一位禅师说:端起茶杯来,要有和爱人会面时欢喜、期待的心;轻轻放下茶杯时,要有和爱人离别时不舍和缠绵的心。这和人生的道路一样,很多喝完茶很粗鲁,谈恋爱失败不是不舍和缠绵,而是“把茶杯都打破”。这就没有进入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取决于内在的选择。

好茶如箴言,朴实无华,韵味悠远。饮茶就是让我们见到至纯至淡的本性。佛家所谓“见性成佛”,若是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性,那么心中向佛,口中念经,行为上持戒,尽管在功德上可能获得果报,智慧也能够得到增长,但是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没有彻底领会生死的根本,所以也就没有见佛。禅宗认为,佛就在自己心中,而不能到外界去体认。这与饮茶时的悠然自得,不多言语,静静体味自然人生的境界不谋而合。

一个人静坐,曾幻想过自己是被岁月洗礼、被时光冲淡的茶,坦然地舒展在杯底,历经摘、揉、焙、泡的煎熬之后,剩下半盏残茶,留给余生无限回味的滋味。

在浩瀚的岁月中,人的一生何其短暂,有多少人能及得上一片小小的茶叶,释放出人生的光芒?

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是静默的根系,深藏在地下,不为尘世的一切所蛊惑,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茶香中,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浮躁世界红尘滚滚,惟愿内心清风朗月。

紫砂试水电商能否延续火爆


在2014年中国嘉德春拍时,紫砂壶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一组“九头咏梅茶具”最终以2857万元成交,创造了紫砂壶拍卖的历史新高。今年9月,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与淘宝拍卖会发布战略合作消息,双方启动了超过3亿元的战略合作,合力推动紫砂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那么,这样的合作模式会对紫砂壶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表示,“收藏紫砂壶文化内涵是关键,紫砂壶创新虽然很有个性,但收藏应多关注传统器型。尽管紫砂电子市场有3亿元投入,可是其未来发展方向还不能定论,对紫砂整体市场的影响和作用也不能过早下结论”。

紫砂收藏市场火爆

紫砂壶从最开始的日常生活用品到现在的天价收藏品,其价格可以用飞涨来形容。近年来,紫砂收藏日益升温。超过千万元拍卖成交的紫砂壶已经不在少数,单就顾景舟制紫砂壶来说已有12件。紫砂壶已经成为了拍卖场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不同于瓷器、金属器皿等艺术品,紫砂壶不能只当成艺术品来欣赏,只有不断使用才能更具光泽,其价值也就越高,而且紫砂壶使用越久,色泽越光亮。

紫砂壶的拍卖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名家大师的作品更是一壶难求,这一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饱受藏家青睐。2013年,保利春拍上成交价为586.5万元的顾景舟僧帽壶,时隔一年放在网上拍卖价格翻倍,最后卖出1290万元。让人生疑的同时也让更多商家看到了传统行业在网络市场的发展空间。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使电商市场成为各行业抢占的新领域,紫砂收藏热促使电商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在紫砂拍卖市场热闹气氛的带动下,紫砂壶收藏的风气也随之盛行,众多藏家看准了紫砂壶的投资价值,纷纷出手。在经历了几轮价格暴涨后,紫砂壶市场正在趋于理性,更多人开始注重紫砂作品中人文与艺术的结合,而不是花钱买“符号”。然而,收藏切忌盲目跟风,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大量仿制赝品或粗制滥造品让人难以分辨。

然而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人们在收藏艺术品时过多地关注市场价值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文化价值,这一举动不仅误解了紫砂壶真正的收藏意义,对收藏市场而言也是一种负能量。

重文化并不意味着应该回避市场话题,但拉开与市场的距离,才能帮助大众更加清晰、冷静地审视艺术市场。利永优至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CEO郑艳表示,“紫砂市场如果想做大做强,两个要素是必须要突破的。一个是对紫砂知识、紫砂生活方式的普及,另一个是对市场的规范和产品的去伪存真”。这不仅是传统紫砂销售市场需要做到的,也是网络市场需要重视的。当文化成为重心而不再只关心价格时,文物收藏才能回归本质,普及紫砂知识和紫砂文化是必然之举。收藏不是股市,谋利并非其主要属性。只有文化价值,才能使收藏区别于其他投资方式。

紫砂市场开启线上模式

9月13日,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与淘宝拍卖会发布战略合作消息,双方启动了超过3亿元的战略合作,合力推动紫砂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郑艳表示,“线上拍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形式上更多样化和趣味化。拍品零门槛和参与零门槛使参与者的范围更宽广”。9月19日,百位紫砂艺术家签约并入驻艺术云平台,开启了紫砂艺术与电子商务无缝对接的发展序幕。

互联网带给各传统行业许多机遇与惊喜。当前众多传统行业融合互联网发展之后,整个市场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度,线上模式带给消费者新鲜的体验感,这预示着产品营销的地域广度有了很高程度上的扩展,同时营销力度也在逐步加强。但是,这一销售模式的改变也给传统紫砂行业带来了问题。仿名家、仿手工、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不仅对商户的信誉有影响,同时也让消费者对网上选购产生戒备心理。

郑艳认为,携手网络商城这一举动将对紫砂市场起到推动作用。她认为,“线上拍卖及销售是借用传统拍卖形式的一种新营销方式。线上拍卖相较于线下具有更宽泛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艺术精品与强势营销的完美结合。而互联网是提升普及力和影响力最有效又最经济的渠道,同时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退换货和价值保证等为发展紫砂市场、去除市场乱象提供了机会”。

电商对市场影响未知

紫砂壶市场的混乱和无序状态由来已久,它不但直接侵害到消费者的利益、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造成本已短缺的资源浪费,同时紫砂工艺品的低水平、低档次、低价位与假冒伪劣直接危及到整个紫砂市场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拍卖市场中紫砂壶大师之作屡创新高,紫砂壶大师作品价格不断攀升,假冒手工壶、假冒名家制作以及名家代工壶等各种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堵江华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因为名家作品的价位超高,出现造假现象是正常的。有市场就会有造假”。但在帮别人鉴别壶真伪的过程中,堵江华发现有的制假手工艺人的手艺明显超过所谓的名家,但因为众多收藏者只关注价值而忽略工艺,造成了人才的埋没,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

网络平台相比于电视、报刊等平台更加开放,但信息的真实性也难以辨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每个人也有选择信息的权利。浏览网页即可接收信息,虽然网络给人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来源,但同时也可以让一件简单事情变得更为复杂。“网上说这个东西怎样鉴别真伪、如何保值增值的说法也只是个人观点,不能作为一个具有普及性的内容。”堵江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郑艳表示,为了规范紫砂网络市场,中超利永在天猫上开设了旗舰店百年利永,同时签约了数十位国家级紫砂大师。在签约大师的同时也在培养新的大师,实现人才的可持续性。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任何行业在联合网络发展之前,都需要根据自身行业发展的方向来定位自身是否适合网络发展道路。携手网络商城推动紫砂市场发展,虽然宣传范围更广泛,但紫砂进入电商领域,对其市场的影响还是未知的。堵江华表示,“网络是虚拟空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制约着传统艺术品电商的发展。加入电商,只是使受众接受的信息更加广泛,同时也更复杂、混乱。因为不好辨别信息的准确性,所以对市场整体的作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不过这一定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一定影响的”。

请上座,将饮茶


多数人都喜欢喝茶时的感觉——仿佛任何烦恼都与我无关。善于品茶的人,我相信一定是一位懂生活、有情调的人。茶如人生,人如茶,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都会品出不一样的感觉,参茶悟道,各有千秋。

一人,一壶,独自在角落里喝茶,时间都会驻足。捧一本书,端一盏茶,热气氤氲间深吸一口,香气瞬间充满鼻腔,沁入心脾。吐纳之间,时而眉头紧蹙,时而嘴角扬起,那种静谧让人不敢走近去叨扰,远远地看着就觉得舒心。

一个人喝茶是自在,三五人则是享受。一间茶室,几人屈膝而坐,得半日清闲。相互之间吐露心扉,聊聊你的日子,谈谈我的生活,坦荡而又自然。欢声笑语中看嫩叶沉浮,枯燥与乏味也会随着茶水的热气飞向空中,慢慢消散而去。

在露天的茶馆里喝茶,也不失为一种幸福。忙里偷闲,来这青砖铺地,流水潺潺的地方,体会隐匿在市井中的安逸。陈年老木的矮桌,被茶水浸润得略带香气。沏上一壶茶,尝几口点心,微风吹拂下看树叶攒动。不时听到坊间传来一首小曲,人来人往,云卷云舒,那时那刻,天地与饮茶甚是相配。

在家里泡茶,更是一番美妙十足。捏几撮茶叶,煮一壶热水,摆弄心爱的茶具,展示新学的技艺,看水流缓缓入杯中。茶叶初遇水,瞬间吸收,茶芽如春笋般回旋上浮;茶芽吸足水,饱满伸张,气泡如鱼得水顶在芽尖;茶叶沉入杯底,内含物质尽情地在水中散开,叶底美不胜收。一杯茶水里,浸润着眉眼到骨子里的爱,洋溢着陪伴在身边的知足;一口下去,嘴里满是心安。

一盏茶,给自己的生活来点仪式感吧!茶已备好,请您上座。

品,细品,茶叶网cy260.com的优秀编辑为您独家提供优质茶叶文化相关文章,《于丹:且将新火试新茶》一文将帮助你了解茶叶文化相关方面的知识,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2023茶叶文化方面知识请访问茶叶文化专题。